紅茶帶“紅”小山村——武陵山腹地茶產(chǎn)業(yè)觀察
茶友網(wǎng)首頁 個人中心
下載APP 下載APP
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

紅茶帶“紅”小山村——武陵山腹地茶產(chǎn)業(yè)觀察

涼風送茶香,云海撫茶園。記者近日來到以“利川紅”茶葉聞名的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毛壩鎮(zhèn)蘭田村,看見一片片翠綠的茶園鑲嵌在山林間,將房舍映襯得格外美麗。

這個小山村,因為發(fā)展高品質的紅茶而走上鄉(xiāng)村振興路,不僅富了,也美了。村民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。

蘭田村地處武陵山腹地,雖然地勢陡、可耕種土地少而分散,但海拔、氣溫、濕度都適合種茶,是天然的育茶寶地。當?shù)胤N茶歷史悠久。以前百姓通過鹽茶古道,把茶葉挑到山外去換取食鹽;土地承包到戶后,茶葉更是成為村民改善生活的主要經(jīng)濟作物。

2000年,24歲的張碧英嫁到了蘭田村。“那時進村只有一條機耕路,路上很少見到車。”張碧英回憶說,“走這條機耕路晴天一身灰,雨天一腳泥,趕集時,許多人都知道穿著雨靴來的是蘭田村人?!?

為了生存,張碧英和丈夫李繼華騎著一輛三輪摩托車,顛簸著將自家茶葉拉出去賣,由于單價低,一年忙到頭也掙不了幾個錢。再后來,雖然出村的路硬化了,但山高路遠的狀況并未改變,種茶仍然“不劃算”,李繼華索性外出打工。

蘭田村黨支部書記肖廷茂清醒地認識到,面對難以降低的運輸成本,要想茶葉賺錢,只能提升產(chǎn)品質量和附加值。于是,他找到上級部門和農科院專家,給村里引進了新的紅茶品種。在第一批能人的示范帶動下,新茶種很快在村里鋪開。一畝紅茶一年收入2萬多元。

雖然村民們的生活得到了顯著改善,但肖廷茂卻不敢懈怠。他認為,村里的產(chǎn)業(yè)結構較為單一,除了茶園和小加工作坊,鮮有其他來錢路子,抗風險能力差。恰逢利川市鼓勵發(fā)展民宿,肖廷茂萌生了新點子。

“蘭田氣候涼爽,如果能吸引游客前來避暑,既能增加收入又可以擴大茶葉知名度。”肖廷茂暗想。然而,他調研后在村里召開院壩會,卻迎來一盆冷水。

一位老人在院壩會上“毫不留情”地說:“我活了80多年了,沒在這里見過幾個外地人,我就不信你能把大城市的人弄來這山洼洼里住。”

“春茶甜、夏茶苦、秋茶香?!毙ね⒚f,“堅持下去才會出現(xiàn)好結果。”他爭取到民宿改造補貼項目,發(fā)動黨員干部和部分村民建起第一批民宿,還聯(lián)系上武漢的旅游公司和在外鄉(xiāng)賢幫忙攬客。不久,第一個旅游團住了進來,反饋很好,村里民宿生意開始蒸蒸日上。

張碧英也是“首批吃螃蟹的人”。她將家里閑置房間改成民宿,每年暑期都忙得不亦樂乎?!翱腿瞬粌H來吃住消費,還會主動找我們買茶?!彼f,“收入越來越高,生活越過越好。”

民宿越來越多,村里成立了民宿協(xié)會,統(tǒng)一定價攬客,釣魚、云海攝影、書畫寫生等基地先后建立,茶旅融合發(fā)展質量持續(xù)提升,去年全村人均收入突破17000元。

蘭田村“紅了”,如何讓更多的山村“紅起來”?毛壩鎮(zhèn)黨委書記謝意告訴記者,當?shù)匾呀ǔ?0多畝的利川紅種質資源基地,將擇優(yōu)對全鎮(zhèn)的老茶園進行良種改造,未來5年有望建成1萬畝高端茶園,拉動更多鄉(xiāng)村走上高質量發(fā)展之路。

來源: 經(jīng)濟參考報(記者 譚元斌 宋立崑 ),信息貴在分享,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(lián)系刪除